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提到「貪瞋癡」,佛教中也說「貪瞋痴」會毒害人們的身心、障礙人們修行,所以稱為「三毒」。但是「貪瞋癡」到底代表著什麼?我們現在就來探討一下:
 
  所謂的「貪」就是「想要更多,不知滿足」,例如:我們吃飯時,明明已經飽了,卻貪求食物的美味,還不停的繼續吃,這就是一種「貪」;有些人明明已經很富有了,卻還想賺更多的錢,超出自己一生所需的財富,也算是一種「貪」。這樣看來,「貪」在生活中似乎是無時不刻在發生,也許有人會覺得:人性本來如此,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太過貪婪、貪心,那麼他的生活中,必定充滿了煩惱,無法快樂起來,為什麼?佛法認為:貪愛是煩惱的根源,就拿剛才所說的例子:貪求食物的美味而吃到撐,小則肚子不舒服,久而久之則會影響自己的健康,或者造成肥胖而必須煩惱自己的外觀;貪求更多的財富,則必定會開始煩惱「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錢財」,為了賺更多的錢,就必須承受更多的投資風險,增加了生活中的壓力和得失的心理。此外,貪往往伴隨著無法滿足的痛苦:因為不知足,所以就不斷執著地追求某種事物,無法停止。
 
  這些例子,還只是「貪」在生命中的冰山一角而已,如果要細說,恐怕無法在短時間說完。歸納起來,人們貪求的事物,粗略可分為五種:一、財富:對金錢貪得無厭,甚至不擇手段,破壞環境、道德也無所謂。二、性:對於性的需求不懂得節制,與自己伴侶以外的人發生關係;貪求一時的快感而違背倫理、道德,不惜違背法律或破壞別人的感情、家庭。三、名聲:為了增加知名度,使用欺騙的手段;貪求好名聲,不顧是否造成別人的損失、痛苦。四、食物:貪求食物的種種滋味,非得要某些美食才吃,其他的不吃;囤積自己喜歡的食物,卻吃不完而浪費掉。五、睡眠:喜歡睡覺,無法經常保持清醒的狀態。
 
  說了這些,並不是希望人們完全不做這些事,而是希望大家對「貪」有所警覺,在生活中盡量能做到「少欲知足」。如果發現自己有過度貪求的現象,自己應該知道要節制一下。
 
  佛法中有對治貪心的修行方法,稱為「不淨觀」,它的原理是利用「觀察我們身體的不清淨」來消除我們的貪念。
 
  所謂的「瞋」就是「因為事情和自己期望的狀況不同而生氣」。「瞋」是一種負面情緒,有時候我們會為了改變這些使自己不高興的狀況,而演變成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在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瞋」,也有可能引發戰爭。另外一種「瞋」的行為,則是「報復」:因為對方讓你遭受損失、痛苦,所以要讓對方也感到痛苦。所以說,「瞋恨」是一種傷人又傷己的行為,比較微小的「瞋」,也許看來沒有多大的壞處,但是如果經常發生的話,是會影響自己的健康的,因為,經常發怒和處於生氣的狀態,會影響我們身體各種激素的分泌。此外,佛教有「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的說法,瞋恨會減損我們所累積的功德;而且,當我們生氣時,會破壞我們的定力,心無法靜下來,身和心都會覺得熱惱,變成一種痛苦的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驕傲自大」在佛教中,也被歸類為一種「瞋」,因為「驕傲自大」通常帶有一種敵意,想展示自己的能力,給所有的競爭者看,如果有人敢來挑戰,就會引發自己的「瞋」。所以,待人處世還是謙虛一點好,也減少人與人之間摩擦的可能性。
 
  怎麼樣減少瞋怒?降低太過自我的態度、培養「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能力,都能減少衝突。佛法中有對治瞋恨的修行方法,稱為「慈悲觀」──觀察在輪迴中的每一個眾生,都是在苦海中載浮載沉,承受痛苦卻又無可奈何,因此,對所有的眾生產生「希望他們都能永遠離開痛苦、得到安樂」的念頭,能使我們的「瞋恨」逐漸平息。
 
  所謂的「癡」就是「不明白事物的道理」,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世間一切痛苦的起源,其實就是「不明白事物的道理」,稱之為「無明」,這是個很艱深的論點,但是我們現在能知道的是:依據佛陀的教導,思惟佛法、實踐佛法,就能獲得「智慧」、打破「無明」,而明白「一切事物的道理」,消除所有痛苦的根源,得到解脫。所以佛法中對治「癡」的方法,就是:依照佛法去思惟、觀察「一切事物的真相」,當我們知道了這個真相後,我們就能永遠地離開一切痛苦、得到安樂和涅槃的境界。
 
  貪、瞋、癡三毒會給我們帶來痛苦、煩惱,在完全消滅「貪瞋癡」之前,我們應該開始試著先去制伏「貪瞋癡」,壓制它們,減少它們對我們的生命所造成的干擾。然後,在我們完全消滅「貪瞋癡」三毒後,就能獲得真正的大自在。
 

留言

  1. 開悟,明白了。謝謝你。

    回覆刪除
  2. 謝謝分享,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3. 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4. 身口意,身體力行

    回覆刪除
  5. 明白了謝謝 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6. 謝謝分享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7. 淺顯易懂,感恩智者(合十)

    回覆刪除
  8. 感恩您!謝謝您!

    回覆刪除
  9. 感恩,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
  10. 🙏🙏🙏阿彌佗佛

    回覆刪除
  11. 謝謝。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12. 感恩 ! 隨時警惕自己。

    回覆刪除
  13. 深入淺出 謝謝 昨夜困擾許久呢....

    回覆刪除
  14. 謝謝明白了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15. 謝謝!又多明白了些意思
    希望您能多分享~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