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一個人所造的因果業報,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由他身體的行為所造成,稱為身業;第二種是由他說的話所造成,稱為口業;第三種是由他心中所想所造成,稱為意業。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談比較容易,如果想控制心中的想法不造惡業,就比較難。而且我們的行為和所說的話,也是由心產生的,所以我們要時時警覺注意自己的心念,避免造下惡業。

・貪念是惡業
所有貪心的念頭,都屬於惡業,許多的行為也是因為貪念而起。舉例說明,人類大量養殖豬、雞、牛、魚......等動物,然後將它們殺死,取它們的肉,販賣給一般人吃。養殖的人和殺動物的人、賣肉的人,因為貪圖買賣的利益,所以造下了惡業,但如果不是買肉的人因為貪圖口腹之欲,就沒有人會養這些動物而造下殺生的惡業,所以買肉去吃的人將來也必須承受一部分殺生的果報。
有些人貪求男女之間的淫欲,有了妻子後,還覺得不滿足,和其他的異性發生男女關係。或者在結婚之前,和不同的異性發生關係。這樣的行為,也是因為貪念所引起的,將來會受到妻子不忠、家庭不和諧、心不安定的惡報。所以我們應該克制貪念,不要認為反正對方也覺得無所謂。現在的性觀念開放,使得許多人造下惡業後還沒有慚愧心。為了貪求一時的快感,將來卻得承受痛苦,就像飛蛾撲火一樣,豈可不慎。
還有一些生意人做生意,事前和客戶談好一件產品賣十塊錢,到了要交貨的時候,卻拿比較便宜的產品,當作是十塊錢的產品給別人,以得到較高的利潤,這樣的惡業也是由貪念所造成的。另外,公務人員趁著工作上的方便,把公家的錢或物品,挪做私用;或是收受賄賂,甚至貪污,也會因為一時的貪念,不但要受法律制裁,同時還要受惡的果報。因此,我們不要賺不道德的錢,不是我們的東西也不隨便亂拿。
當然,貪念不只是以上所說而已,強烈的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感受或對現實不滿足,想盡辦法要求更多,都屬於貪念。比如說:明明我拿了兩塊免費的蛋糕就吃不下了,但一想到是免費的,不拿可惜,就想說多拿一塊晚上吃,再多拿兩塊給家人吃,最好再多拿幾塊放著,想吃時還可以吃,管他別人夠不夠吃。或者買東西時,一件一百五十元,兩件二百五十元,三件三百五十元,明明自己只需要一件就夠了,但貪小便宜,一口氣跟他買下三件。
日常生活中如果常常觀察自己的念頭,會發現貪念還真不少,而且一旦生起,就很難控制,佛教中提供了很多方法,教我們如何消除貪念,只要貪念生起,我們就要警覺,並想辦法控制。才不會糊裡糊塗地造了惡業而不自知。

・布施是善業
和貪念相反的善業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把自己擁有的財富或東西,施捨給別人,而不要求回報。譬如你看到有的人家裡貧窮,幾乎無法生活下去,你把錢或者吃的東西、穿的衣服施捨給他們,讓他們可以繼續生活,就是布施。常常布施的果報,就是自己將來會得到富貴,不用為生活而煩惱。可以布施的對象很多,窮人、病人、殘障人士、流浪漢、流浪狗、天災人禍的受難者......,只要我們以幫助對方脫離痛苦的想法,真誠地去對待他們,即使是一句安慰他們的話或者幫助受驚嚇的人不會再害怕,都能種下善的因緣。
以財物提供給僧人使用,我們稱為供養,因為有了僧人,佛法才有辦法繼續延續下去,所以供養僧人,也可以得到大福報。甚至供養佛像、閱讀經典、傳播佛法都算是善業,因為做這些事情,可以利益眾生,而利益眾生的功德,甚至超過僅僅布施金錢給窮人所得的功德。

・生氣是惡業
通常我們心中不滿足,或事情不如我們預期的樣子,或別人不照你的想法去做事的時候,我們就會生氣。如果在你生氣的時候,你想去報復或傷害使你生氣的人,甚至不是想想而已,而是真的去做,那造下的業肯定是惡業。舉例來說,在我們家中,經常有蚊子、螞蟻出現,平常沒事時或許大家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蚊子叮了你、螞蟻成群結隊阻礙到你,這時心中就會生氣了,於是就在生氣的狀態下,殺死了這些小生命,這樣子的惡業不但包括在行為上的殺生,還有在意業上的瞋恨,果報自然就比較嚴重。
和父母相處時,不但不能體諒他們的辛勞,稍有不如意,還會和他們吵架。一生氣起來,就頂撞他們,用嘴巴去罵他們。不能報恩就已經不好了,還惡口罵人,所造下的業報,很可能將來會變成啞巴。其實不只是父母,朋友、陌生人甚至是敵人,我們都不應該對他們生氣,應該避免爭執或衝突。古德云:「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就是在說,生氣不但造下惡業,還會減損我們過去累積的福報。經常處於生氣的狀態下,也會影響自己生理上的健康,一點也不值得。如何不生氣?這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佛教中也有相關的方法,引導我們逐漸的遠離生氣,得到平靜的心。

・慈悲是善業
和生氣相反的善業是慈悲,慈就是和善,悲就是同情。當我們看到別人在受苦時,如果生起同理心,我們也能體會那種痛苦的感覺,然後化成行動,幫助他人脫離痛苦。用一顆懷著慈悲的心去做善事,一定能得到善的果報。舉個例子:雖然流浪狗又臭又髒,但是看到流浪狗被車子撞到,沒有人理他,心中生出可憐牠們的想法,而送牠到獸醫院治療,甚至安排牠們到流浪犬之家安頓,這樣的行為就會成為善的果報。常常以慈悲心,對待所有的生命,不但會得到巨大的功德,而且也是成佛必備的條件之一。(待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