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過程和條件



◎前言

        佛法的傳播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漸漸顯現末法時期的特徵;雖然佛陀早有預言,但還是很希望眾生能夠得到最真實的佛法,早日脫離我們生活的五濁惡世。

        佛陀在法華經中曾說,佛法只有一種,只是為了眾生根器不同,所以用方便法,說有大、小乘或說有三乘。所有佛法的修行都是歸向於成佛這一條道路,成佛才是最高、最圓滿的覺悟。

        法華經的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教導是——眾生皆能成佛,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說法對沒有信心的眾生是個好消息,只要從現在起,下定決心開始修行,在將來,或早或晚,都能和佛陀一樣得到最高、最圓滿的覺悟。

        目前佛法的分類有小乘、大乘並加入一個金剛乘(也屬於大乘),分別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雖然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和各自重視的理論,其實只是處於不同的修行階段和次序。如果想要成佛,就三者都必須修行經歷才能成就。


◎小乘佛法與苦集滅道、十二因緣

        小乘佛法的核心教理是苦集滅道和十二因緣法,雖然說它的目標也是成佛,但就僅僅修習小乘佛法的修行者來說,小乘佛法的最高的境界是人無我,也就是「阿羅漢」。

        其中,所謂的苦是指修行者能認知什麼是苦;廣泛地來說,無常就是一種苦。我們眾生都有離苦得樂的欲望,可是每當我們稍微離開了苦,得到某些快樂,因為無常,這些快樂不久就會轉變而消失,所以眾生必須不斷的使用種種方法,才能稍微保持著那一點點的快樂;這樣不斷重複的過程,其實並不快樂,所以無常被稱之為苦。

        所謂的集是指在修行者能認知無常是苦之後,能進一步體會到整個世界都是無常的,每樣事物都在不斷變化,沒有一樣事物是永恆不變的,物質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世間事物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沒有例外。

        所謂的滅是指我們能夠明白苦的根源,是因為執著於「我」的存在,只要捨棄所有的貪愛,就能到達無我的境界,而將所有的苦熄滅。這個理論就是十二因緣法,因為有「無明」——不明白「我」不存在,所以就有「行」,因為有「行」,所以就有「識」……一直到因為有「受」,所以就有「貪愛」……然後因為有「我的存在」,所以就有「生老病死和種種的苦」。當修行者體會到苦的根源來自十二因緣,說明白一些就是來自「無明」——不明白「我」不存在,然後去消滅十二因緣中的「貪愛」,他就能夠把十二因緣的鎖鏈打斷,而消滅了十二因緣,這時從無明到生老病死和種種苦就不會再生起了。達到這個境界的修行者稱為阿羅漢。

        所謂的道就是指從一個凡夫到成為阿羅漢,修行者必須修行的道路——稱為八正道——八種消滅無明的必需條件,八正道的內容再展開的話就包括了三十七道品,其實就是整個小乘佛法,甚至可說是整個佛法。


◎大乘佛法和空、唯心、如來藏、中道

        大乘佛法的核心教理就複雜許多:有般若(空)、唯心、如來藏和中道。大乘佛法的修行者稱為菩薩,修習大乘佛法能達到「法無我」的境界。

        所謂的般若就是智慧——對空性的了解。眾生對空性的了解有深有淺——從不存在、不生不滅、無相、不可說、不可得一直到真空妙有,瞭解越深入就越能明白我們這個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本性。

        所謂的唯心又稱為唯識,是指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顯現,而這個你、我的心並不可得;當我們透過心的六種感官去接觸到事物而產生各種知覺時,其實都在心的作用之中,並沒有在心之外的任何事物存在。那麼為什麼有不同的人能看到他們身外的同一種物體,產生相同的視覺和想法,而且能夠互相溝通呢?其實,實際情況比這種情形更加複雜,這些事物,只是你、我的心,建立了你、我的視覺和想法,也建構出那樣的場景,甚至於我們現在正在研究佛法,也是心的顯現,並不存在一個我和一個你,正在互相溝通,也就是說我、你和我們所溝通的事物,全部都包括在心的顯現之中,沒有例外。

        所謂的如來藏就是指般若思想中的真空妙有,也就是「一切法(事物)皆是佛法」;眾生本來就是佛,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因緣法則所主宰的世間,本來就是清淨無染,因為我們不瞭解宇宙的真相,所以想尋找一個超出世間一切事物的境界,其實一切法皆是佛法。

        什麼是中道?在明白、通達了上述三種大乘思想後,總是會發覺其中互相矛盾——有的認為一切事物存在,有的認為一切事物不存在;有的說佛法不存在,有的又說一切法都是佛法;有的說因緣法,有的又說一切唯心;甚至佛陀在入滅前說:常、樂、我、淨,在小乘佛法中又說:無常、苦、無我、不淨……這些矛盾究竟要如何理解?其實佛陀是為了教導我們中道的意義。這個世間可說是一個二元的世界,有生就有與其相對的滅;有存在就有與其相對的不存在;有常就有與其相對的無常;有我就有與其相對的無我……每樣事物都是如此,找不到一個獨自出現的事物,佛法也是如此,所以矛盾是必然的。但我們總是想要有「一個」真正的真理,來解釋整個宇宙的事物,那就只好捨棄兩邊,而說中間;處在兩個矛盾的中間,不偏向任何一個論點,兩個論點同時都對,卻也同時都不對,這就是中道的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有「中道」就有「非中道」,沒錯,但是中道只是一個工具,當我們明白宇宙一切事物的真相之後,就不必再執著於中道不中道了。

        八正道其實就是中道,所以想要到達佛的涅槃境界,須要修八正道。


◎實際修行的工具——禪定

        剛剛所談的都是一些有關見解的理論,而我們要如何真正的證得這些境界呢?佛教中所使用的方法稱為禪修。禪修包括了能讓心靜下來的方法——止,以及能讓修行者證悟智慧的方法——觀。止就是讓心專注在一種事物上,透過不斷地把散亂的心拉回到專注於這一種事物,修行者的心能夠變得專注而敏銳,這時候修行者就可以開始使用觀;觀有觀察和思維的雙重意義。透過平靜的心來觀察一切事物和思維佛法中的理論能帶領我們證悟智慧,朝著最高、最圓滿的覺悟前進。剛剛所談的那些佛法理論將會在禪修中得到確認,修行者對一切事物的見解,將逐漸被改變,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也將逐漸減少。


◎結語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只要下定決心,開始修行,我們就會一步步朝佛的境界前進,因為眾生皆可成佛。好好珍惜我們所遇到的學佛因緣吧!


2018.六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