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佛法教會我的事

 
  從開始接觸佛教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我發現自己改變很多,日常生活隨著觀念的改變,也產生不小的變化,我想這就是佛法的力量,讓人們能一步一步的向著離苦得樂的目標前進。以下就是幾個佛法教會我的事:
 
1.低調生活
 
  學佛之前,總希望能吸引別人的目光,希望自己的成就能被別人看見、肯定;有機會表現自己時,從來不懂得藏鋒。學佛之後,才慢慢體會,在這種末法時期的亂世之中,低調生活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所以,現在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幾乎沒有社交活動,生活很清靜,有利於修行。
 
2.謙虛
 
  我還算有一點小聰明,所以不管做什麼事,都能很快抓住訣竅,比別人好像好那麼一點,學佛前對自己的能力和聰明,總有一種自傲,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把一切天下事都不看在眼裡,認為只要自己想做的任何事,都能輕易成功。學佛後才明白,一切事物都是虛偽不實的,那個自己引以為傲的「我」,其實是不存在的。過度的強調自我,反而會帶來痛苦和煩惱。
 
3.放下
 
  以前自己總是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希望別人眼中的我,不管哪一方面都很厲害;會讀書、成績好、個性親切、開朗、有禮貌、有耐心、智商高、各個領域都有研究、十項全能……不管什麼事,都希望自己能贏過別人。學佛之後,慢慢學會放下、不執著,不會再要求自己什麼事都要頂尖,明白別人的評價就像浮雲,自己過得心安理得、踏踏實實就好,別人的讚美和否定,都不必太執著,也不必總是想突顯自己很有能力。
 
4.少欲知足
 
  學佛前,看到別人有成就,心中總會想:我將來要做得比他們好。於是這一輩子想達成的事,就越來越多;不斷的希望自己將來也能飛黃騰達、功成名就。學佛之後,才明白欲望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對成功的渴望,往往使自己無法快樂起來,當自己在某件事成功之後,欲望會推著自己,設下更困難的目標,因為我們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唯有抱著少欲知足的態度,才有辦法稍微緩和一下我們無止盡的追逐。
 
5.中道
 
  人生中有太多事需要我們做抉擇,有很多人喜歡把自己逼到極限,認為這樣才能發揮一個人最大的潛能,在學習了佛法的中道之後,才明白用中道來生活才是最妥當的選擇,例如:不使自己落入貧窮,但也不一定要賺大錢、發大財,錢,夠用就好;飲食方面不使自己落入飢餓,卻也不求一定要吃多好、多貴的食物,營養夠、健康就好;不使自己的一生一事無成,卻也不求一定要功成名就,但求無愧於心。凡事不走極端的中道生活,才是平靜生活的最佳方法。
 
6.慈悲、寬容
 
  學佛之後,學會用慈悲心去對待眾生;大家都生活在這個充滿煩惱的世間,每個人都想離開痛苦、得到快樂,卻又找不到方法、無可奈何;我們總是被各式各樣的煩惱,牢牢的捆綁住、無法抽身。所以在看到眾生,做出那些會使自己更加痛苦的惡事之後,就會以慈悲、寬容的角度來面對,不會再生氣、憤怒。
 
7.生命的意義
 
  隨著對佛法的理解一步步深入,對生命的意義的體會,也變得更為深刻。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自己能夠得到多少成就,而在於能幫助眾生遠離痛苦、得到快樂。超越了自我的個人利益,以眾生的快樂為目標的生命,才是人性最光輝的一面,這也是末學對自己的期許。
 
 
  當我們對佛法的理解、修習越深入,對佛法的正確性、實用性就越有信心。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根據自己精進尋找後所覺悟的真理,用了四十幾年的時間,對眾生開示成佛之道,留下許多珍貴的經典。雖然佛法是那樣的古老,但經過古今中外許多大德的驗證,證明佛法確實能使眾生覺悟真理、離苦得樂,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依然能提供現代人有效的快樂生活之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