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三個步驟──戒定慧

 
  佛法的修行是有順序的,從最容易的開始,慢慢增加,一直到最困難的修行,然後才能達到最高、最圓滿的覺悟。這三個步驟就是戒、定、慧,也就是持戒、禪定和智慧。
 
.持戒
 
  持戒是佛法的基礎,把基礎做好,才能繼續修習更深入的佛法;沒有持戒的修行,就像沒有地基的房子,很容易就會傾倒毀壞。最基本的戒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可說是佛法基礎中的基礎。持戒持的好,修行就能事半功倍;不持戒,修行就無法進展到下一個步驟:禪定。持戒的目的在減少生活中的貪念、瞋怒和愚癡,使這三種負面的狀態,變得較容易控制、節制,然後才有辦法把心靜下來,好好地思考佛法。最普遍的貪念有:錢財、女色(男色)、名聲、食物和睡眠;我們經常無法克制地貪求這五種事物。要如何控制貪念?首先,要在生活中經常保持警醒的狀態,持續地察覺自己的行為和想法,當我們發現自己有貪的行為或想法時,就要告訴自己:「我已經有貪念生起」,並且停止貪的行為或念頭;例如:當我們在用餐時,看到桌上都是好吃的食物,就有可能產生對食物的貪念,這個也想吃,那個也想吃,吃到超出自己的負荷;這時候,我們要適時察覺自己已經開始想要大吃一頓的念頭,然後告訴自己:「我不應貪求食物」,並且停止想大吃大喝的念頭,不要在美味的食物上放縱自己。這種適時控制念頭,不放縱自己欲望的修行方法,就是持戒。
 
.禪定
 
  當我們已經能適時控制自己的貪念之後,就能將修行繼續推向「禪定」;什麼是禪定?就是把心靜下來,讓心專注在一種事物上,不再散亂地東想西想。禪定是智慧的基礎,心靜下來之後,我們才能好好地思考和觀察一切事物的真理。打坐是禪定方法中的一種,我們坐在蒲團上,數自己呼吸的次數和觀察自己呼吸時氣息的出入,心就會慢慢靜下來,達到一種專注的狀態;當這種狀態夠深入時,即使我們離開了蒲團,不再坐著,仍然能維持在較淺的專注之中;這樣的狀態,能改變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觀察和認知,漸漸地,我們將能夠清楚的觀察到一切事物的真實現象。
 
.智慧
 
  所謂的「智慧」,和世間所說的聰明,並不完全相同;智慧是對宇宙、人生深刻的觀察後所得到的結論;得到最高的智慧後,我們就稱他為覺悟者。智慧的先決條件是禪定,散亂的心是無法獲得智慧的。廣義的智慧包括:無我、空性、如來藏、中道、唯心等思想,隨著對佛法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我們的智慧境界也會一步一步地提升,同時我們的煩惱和疑惑也能跟著一點一點的減少,身心也跟著越來越自在。這裡所說的「理解」是指自己能夠親自肯定地證明這些理論的真實性,而不是看到、聽到別人的見解,然後再跟著附和或猜測。在我們真正地親自觀察到宇宙、人生一切事物的真實現象之後,就得到了最高的智慧,也就是證得了佛的境界,斷除了生死、煩惱和疑惑,不再輪迴受苦。
 
 
  萬丈高樓從地起,修行必須從基礎開始,再一點一點向上增建,切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基礎不穩反而會經常退失,很難獲得真正的利益,戒之,慎之!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