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學佛

 
  有些人想要開始學習佛法,但面對龐大複雜佛教的各種層面,卻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以下提供幾種佛法入門的方法,能做的先做,漸漸地就能對佛教有概括的認識:
 
1.認清學佛的目的
 
  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而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可加以對治。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學佛,比較能迅速地得到自己所要的相關修行方法。當然,在入門之後,我們往往會發現佛法所能提供的利益,超越了自己本來的目的;這時,我們可以停下腳步,重新評估以後學佛的方向,然後再繼續修行。
 
2.皈依
 
  佛法人人可以修習,並不只限於佛教徒,但如果我們想成為真正的佛教徒,就需要皈依。要如何皈依?在漢傳佛教來說,我們可以找一位出家人,請求他作證,並且教授三皈依的內容,然後我們發願皈依佛、法、僧,就完成了。目前台灣許多出家人的道場,都會舉辦集體皈依的儀式,有的還會發皈依證。
 
3.做好「改變自己」的準備
 
  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觀念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所以修行也要修正自己的觀念。由於我們對宇宙、人生真相的錯誤觀念和行為,使得我們不停的受苦、輪迴;透過對佛法的認識和實踐,我們才能逐漸脫離煩惱,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法修行的主軸,就在於「改變自己」。成佛的過程就是不斷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和行為。
 
4.加入共修團體,接近善知識
 
  只靠自己一個人,要修習佛法是很困難的事;有時會有疑惑,需要他人來解答;有時會懈怠或失去信心,也需要有人鼓勵;有時看到別人修行的成果,能激勵自己更加努力;所以,學佛初期最好能加入共修的團體,才能有人帶領,也有人互相切磋。共修的團體有很多種形式,通常設立在出家人的道場:有的一起禪修,有的一起聽經聞法,有的一起念佛,有時還會舉辦法會、拜懺等等;比較現代的做法,有的可參加當義工,有的一起在道場設立的佛學院研究佛法,有的舉辦研討會、讀書會。如果我們經過評估,覺得自己能在這些活動中,遇到善知識或者使自己的修行得到正確的進步,我們最好能待在共修團體,和大家一起共修。
 
5.看佛陀傳
 
  身為一個佛教徒,對於留下寶貴佛法的釋迦牟尼佛,應該有基本的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佛陀傳;現代資訊流通發達,不管是文字的或是影像的佛陀傳,都很容易取得。所謂學佛,就是學釋迦牟尼佛覺悟的方法,把佛陀當成我們的標竿,發願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佛,這是學佛最終的目標。
 
6.學打坐
 
  打坐是佛法常用的修行技巧,是把佛法理論轉化成實際經驗的重要方法;以目前台灣的環境來說,有不少道場提供禪修、打坐的教導或共修。初期剛學習打坐時,需要有人在旁邊指點,等到方法已經熟悉了之後,可以自己在家中找時間坐坐看。如果從沒學過打坐,在決定選擇到哪個道場學習時,最好謹慎一點;應該找正派、不求神通感應、不做個人崇拜、不強迫信徒捐獻的純佛教道場學習。
 
7.從多聞到一門深入
 
  剛開始學佛時,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多看多聽,即使看不懂、聽不懂,留個印象也好,只要是佛法,都不須排斥;慢慢的去逐漸熟悉佛教各宗派、各種理論、各種修行方法的異同,然後就能全盤考量自己應該從何處下手。此時,我們就要更深入的去熟悉所選擇法門的各種細節,以求完整的了解和實踐。
 
8.聽經聞法
 
  佛陀珍貴的教導,都是透過佛經而流傳下來的,所以學佛不能不重視經典的學習;但是目前漢傳佛教的經典都是文言文,佛法理論又深奧難懂,令許多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建議初學者可以從常見的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或地藏經等經入門,因為這些經普及,所以相關解釋、翻譯成白話文、有法師講解的書或資訊比較多。由於現代資訊流通快速,在VCD、DVD、佛教電視台、網路文章或影音網站,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種常見經典的講解。除了慎選講解的人及講解內容不偏離佛法外,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因為了解佛經是佛法修行的基本功,即使枯燥乏味或者聽不太懂,只要有那麼一些些的進步,最好還是一點一滴地開始累積對佛法的理解;當然,如果最初一、兩次的講解,從頭到尾都沒有聽得懂的段落或收穫 ,那表示這個講解和我們目前的佛法程度有落差,應該適時放棄,尋找其他適合自己的講解;但是,等幾年後,也許我們的程度已經提升,可以再給自己機會聽聽看,說不定就可以聽懂了。
 
 
  有幸遇到世界上有佛法流傳的時代,我們應該覺得慶幸而且要珍惜這個機會,別讓大好的因緣溜走;為自己許個願,要好好的學習佛法,有一天我們將會發現:佛法的追求遠比名利的追求有意義、有價值,因為唯有佛法,有能力帶領我們找到真正的心靈歸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