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陀

 
  「佛陀」這個詞是從古印度所使用的語言──梵語音譯而來,它本來的意思是「覺悟者」,因為佛陀已經覺悟到宇宙人生最高最圓滿的真理,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覺悟者」。雖然說在廣大的宇宙間,並非只有一個覺悟者,但我們說到的「佛陀」,大多數是指二千多年前出生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是古代中印度一個國家的王子,青年時期就精通世間的知識和武術,十七歲時娶妻,後來生有一子,他因為看到世間眾生的「生老病死」之苦,所以捨棄將來的王位和安樂的生活,出家求道,尋求解脫的方法。
 
  佛陀在修道的期間,曾經嘗試不同的修行方法,包括苦行:每天只吃極少的食物而且刻意讓身體處於痛苦,試圖經由這種方法達到解脫;他也曾跟著其他的仙人修行者學習,但是最後他領悟到這些都不是最完美的方法,無法達到解脫的境界。所以他放棄了這些修行,一個人來到伽耶山旁的一棵菩提樹下打坐,發誓如果無法覺悟真理,就不從座位中起來。
 
  此時魔王害怕他即將成為覺悟者,將來會被壞魔王的邪道,使魔王的追隨者減少,所以派出貌美的三個女兒,想要用女色誘惑佛陀放棄,但佛陀不為所動。魔王又發動魔軍,想要用武力威脅佛陀停止修道,但是都失敗了。
 
  佛陀戰勝魔軍後,繼續在菩提樹下修行,就在黎明之前,他抬頭看到天上明亮的星星,忽然大徹大悟,成就了最高最圓滿的覺悟,那時他三十五歲。
 
  於是佛陀開始了他四十多年教授佛法的生涯,最早接受佛陀教導的是曾與他一起修行的五名隨從,佛陀為他們解說了:中道、八正道和四聖諦。在往後的日子裡,佛陀所收的弟子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大型的團體,他們有弟子供養他們住的地方,而仍然保持著乞食的出家生活。
 
  最初佛陀教導弟子的是「小乘佛法」,佛陀在說明小乘佛法一段時間後,等到時機成熟,才開始教導「大乘佛法」,然後在他入滅之前數年,佛陀說了「法華經」,經中說明了「眾生皆可成佛」、「大乘小乘都是一佛乘」的觀念。
 
  在佛陀教導佛法的四十幾年間,他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器,說了各種具有不同方法的經;在古代還沒有文字的時代,有聰明的人能在聽完佛陀說法之後,完整地把內容記憶起來,然後傳播給其他人,其中以佛陀的弟子阿難最著名。佛經在佛陀涅槃之後,也逐漸的被弟子集合起來,然後慢慢變成文字紀錄,最後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流傳到其他地方,成為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樣子。
 
  佛陀的教導生涯並非完全順遂,他曾經經歷自己的族人被滅族、「提婆達多」因嫉妒而想要傷害佛陀……等事件,但佛陀懷著悲天憫人的胸懷,沒有受到影響,繼續不停地教授世人離苦得樂的成佛之道,一直到他涅槃。
 
  雖然佛陀的肉身已經入滅,但是他所教導的成佛之道,依舊在世間流傳著。佛陀是一位慈悲的聖者,因為有他不辭辛勞地說法,後世的人才得以學習到難得的成佛之道。所以,我們實在應該要珍惜這些佛法,好好地依照佛陀的教導修行,才不會浪費了這樣寶貴的大好因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貪、瞋、癡三毒是什麼意思?

心經中的「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真如?為什麼要瞭解真如?

佛教的「三藏」(經、律、論)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佛教說要去除「我執」?